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汽车工程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课程思政集体备课会——以课为媒聚合力 思政铸魂育新人

作者:徐忠华    审核人:郑竹安    发表时间:2025-10-15     浏览次数:

2025年10月15日下午,汽车工程学院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德法教研部郁海波主任在机械馆A323会议室开展课程思政集体备课会。共同探讨如何将课程思政内容巧妙融入课程教学中,会议由院长刘玮主持,学院全体教师参加。

郁海波主任凭借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从四个关键维度深入阐释了思政教育的深刻意义与具体实践路径。他指出,要“明确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到思政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根本性作用;要“抓住一切主线,赋予事物以意义”,从日常教学的点滴中挖掘思政元素;要“从专业来看国家、社会、人民”,引导学生将专业发展与国家需求、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紧密相连;更要“持续提升思政素养,增强心性修为”,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郁海波主任着重强调,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家国情怀、人民情怀以及党和国家的情怀至关重要。一个心怀爱党爱国爱人民之情的学生,必然充满活力与热情,能够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更加长远。

在探讨如何将思政内容有机融入课程这一核心问题时,郁海波以汽车学院的特色课程《汽车构造》为典型案例,展示了精心绘制的课程思政图谱。该图谱巧妙地将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从热爱生命生活、求真务实的精神品质,到热爱国家民族、自信自强的家国情怀;从热爱学校地区、担当尽责的责任意识,到热爱行业专业、笃学创新的职业追求,通过一个个具体而生动的案例,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思政教育,为学生构建起一座连接专业知识与精神世界的桥梁。同时,以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的教学为例,分享了两个极具启发性的教学示例。他以吉利汽车的发展史为切入点,讲述了中国汽车产业从追赶到并跑、再到部分领域领跑的艰辛历程,弘扬了自主创新的时代精神;以锂电池的发展历程为线索,展现了科技创新对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作用,坚定了学生们的创新自信。这些鲜活的案例,让学生们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刻领悟到科技创新背后的国家意志和民族使命。

郁海波指出,课程思政的核心方向在于帮助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营造对党、国家和人民的“亲密感”。这种亲密感将激发学生们内心深处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自觉自愿地投身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他满怀期望地表示,希望学院的老师们在日常备课工作中,不仅要持续提升自身的思政素养,更要积极推动课程思政的深入开展,切实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让思政教育在培养学生成长成才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本次课程思政集体备课会的成功召开,为汽车工程学院的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和清晰的实践指引。相信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课程思政必将在学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培养德才兼备、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