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海洋强国战略,引领青年学生在海洋文化研学中厚植家国情怀、锤炼实践本领,7月24日至25日,在响水团县委鼎力支持下,盐城工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盐韵蓝图”社会实践团赴盐城市响水县陈家港镇,开展“向海图强链万企,青春涌动蓝经济”主题的海洋文化研学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在实地调研、产业观摩、文化体验中深度体验响水县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
溯源盐业文明:感悟海洋文化中的工匠精神
实践团首站走进银宝盐业公司海精盐厂,开启海洋文化研学之旅。在盐业历史展厅,实践团观摩古法制盐场景复原与现代智能化生产线,观看传统制盐技艺演示,听述盐场百年传承故事,考察盐包制作与盐雕创作,直观感受海洋文明从“煮海为盐”到“智能智造”的千年变迁,深切领悟“精益求精、守正创新”的制盐工匠精神。据了解,银宝盐业公司海精盐厂年产能30万吨,产品远销日韩及东南亚市场,同时致力打造“工业旅游+文化研学”盐文化衍生产品,建设盐文化传承基地,促进海洋经济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探访智慧港口:解码绿色能源驱动的蓝色动能
在响水港中心港区,实践团登临观景平台尽览灌河入海口与黄海交汇处的港口全貌。据了解,响水港是长三角北翼重要的海河联运枢纽,依托灌河“黄金水道”与黄海“蓝色资源”的叠加优势,港口规模持续扩张,航线通达多个国家和地区,年货物吞吐量突破5000万吨,是苏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综合性港口,是盐城市“向海图强”的重要支点。实地走访中,实践团亲身感受绿色能源的深度应用:港口岸边,一排排充电桩为靠泊货轮提供清洁电力能源;屋顶和空地上,阳光下的光伏板将太阳能转化为港口运营的绿色动能;自动化作业区内,无人驾驶运输车穿梭往来,电动集卡安静有序地装卸货物,既减少碳排放又提升作业效率。实践团深切感受到响水港从“传统装卸”到“智慧运营”、从“燃油驱动”到“绿色赋能”科技创新赋能的巨大变革和海洋经济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的蓬勃活力。



聚焦不锈钢产业:见证科技赋能下的海洋经济新质生产力
实践团还考察了国内最大的不锈钢产业展示中心——响水不锈钢大世界。在“钢铁脊梁”主题展区,实践团观摩全息投影了解到响水县按照“千亿级、全链条、集聚式”目标,以德龙公司为龙头,全力招引不锈钢行业“高精尖”项目,形成集镍铁冶炼、不锈钢精炼、热轧、冷轧以及棒材、线材、管材、制品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工业区秉承用情怀讲好传统工业的故事,构建“可观(游览)、可玩(体验)、可学(展示)、可购(购物)、可闲(休闲)”的工业旅游运营生态,通过工业研学游串联“生产-展示-体验-消费”全环节,使参观者既能触摸不锈钢从矿石到高端制品的科技脉动,又能感受工业美学与海洋文化的深度融合,为传统产业注入文旅新活力,成为长三角地区展示海洋经济新质生产力的标杆窗口。




校地联动育英才:共筑海洋经济人才高地
活动期间,汽车工程学院与响水团县委签署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共建协议,计划每年组织师生开展产业调研、技术攻关、文化传播等合作。学院将依托能源与动力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等优势学科,为企业的智能制造升级、新能源应用等提供技术支持;地方政府在设立实习岗位、开放科研数据等方面予以支持,共同推进复合型海洋人才培养。


本次社会实践是汽车工程学院服务地方落实“经略海洋”战略的具体实践,学院将持续推进社会实践平台建设,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让青年学生在服务海洋经济中成长成才,为响水建设“蓝绿交织”的现代化滨海新城提供智力支撑,引领优秀青年在“向海图强”征程中书写青春华章。